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有關單位:
根據省政府部署,現將《湖南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印發給你們,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湖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6年12月12日
湖南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把建設“健康中國”提升為國家戰略,今年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要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國家先后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文件。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健康湖南”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健康產業。為加強我省健康產業發展的頂層規劃設計,促進其科學有序發展,努力打造萬億級健康產業,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編制《湖南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所指的健康產業,主要包括醫療服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中醫藥服務、健康養老養生、健康旅游文化、健康管理與信息化、健身休閑運動、健康食品與保健品、森林康養、健康保險等眾多領域,涉及一、二、三產業。《規劃》是未來一段時期我省健康產業發展的行動指南。
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機遇
1、全球健康產業蓬勃發展。自上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新興健康產業呈現快速發展趨勢,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走在世界前列,均把發展健康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并逐漸成為國家主導產業。目前,美國第一大產業是健康產業,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健康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新興經濟體國家巴西和印度的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將近10%。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把健康產業發展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第五波浪潮。
2、國內健康產業潛力巨大。我國人口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剛性需求強,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健康產業最大的市場。進入新世紀以來,京津滬粵、深圳、江蘇、浙江、成都、武漢、貴州等兄弟省市把發展健康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率先規劃建設健康產業集群,我省也率先建設了瀏陽生物醫藥園,形成了較好的發展基礎。規模較大的武漢光谷生物城、成都國際醫學健康城均達30余平方公里,天津國際健康產業園區22平方公里,上海國際醫學園區11.88平方公里。2015年,我國健康產業總量為3.79萬億元,占GDP大約5.6%;2020年,我國健康產業總量將達8萬億元以上,將占我國GDP 8%以上。
3、湖南區位及資源優勢明顯。湖南發展健康產業,具有優質的醫療資源、中醫藥特色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質的森林資源、豐富的自然稟賦、發達的交通網絡等優越條件。加之京廣、滬昆和規劃建設的長渝夏高鐵在省會長沙交匯,輻射周邊省市2小時圈可達2億多人口,3小時圈可達5億多人口,發展空間大。
(1)西醫擁有品牌資源。湖南有享譽全球的“南湘雅”西醫國際品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西醫院之一,與美國耶魯大學等近10所國際知名院校建立較密切關系,與美國匹斯堡大學醫學中心共建國際醫療部。湖南有10多位享譽醫學界的院士及專家,干細胞技術、生物基因工程藥物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神經病學、精神衛生學等幾十個學科跨入國家重點學科行列,有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中醫藥特色鮮明。湖南中醫藥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湖南中醫藥大學和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是國家品牌機構,還有國家中醫臨床重點研究基地等機構,有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87名(含國醫大師2名),有骨傷、肛腸等10余個國家重點專科;湖南中藥材蘊藏量和資源種類均居全國第二,超微飲片粉體關鍵技術國內領先。
(3)旅游文化資源豐富。湖南迷人的自然山水風光、神秘的少數民族風情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具有發展健康旅游休閑、森林康養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省會長沙是山水洲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邵陽崀山國家地質公園、青羊湖國家森林公園、神農谷國際森林公園、莽山國家森林公園、湘西鳳凰古城、南岳衡山、資興東江湖、洞庭湖、岳陽樓、婁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紫鵲界梯田等旅游景觀及森林資源享譽海內外,具有打造國際健康旅游休閑與森林康養目的地豐富的優質資源。
(4)農產品十分富饒。“湖廣熟,天下足”,湖南是著名的“漁米之鄉”。糧食、棉花、油料、苧麻、烤煙以及豬肉等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湖南臘肉、東江魚、湘蓮、攸縣米粉與香干、湘茶、油茶、辣椒、苧麻、柑桔、湘黃雞、溆浦鵝、湖湘貢臭干子、手撕鴨脖、童胖子醬板鴨、寧鄉豬肉、湖粉、雙峰永峰辣醬、新化三合湯等特色健康食品豐富多彩。
(5)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湖南位于中國“一帶一部”區域,承東啟西、貫通南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明顯,航空、高鐵、高速公路等立體交通網絡快速發展,京廣、滬昆及規劃建設的長渝廈高鐵將成為我省快速發展的經濟帶、增長帶和致富路,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進入世界百強,形成了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在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戰略中處于重要位置,具有輻射范圍廣、承接產業轉移等優越條件。
4、健康產業來勢較好。我省健康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升級加快。一是起步較早。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瀏陽經開區生物醫藥園建設,曾成為湖南乃至全國醫藥制造業發展的排頭兵。2015年,瀏陽開區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99億元,位居全省之首。我省醫療器械、健康食品與保健品、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健康管理與信息化等也呈良好發展勢頭,有的健康產業正在起步。二是發展較快。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尤其是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仍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十二五”期間,我省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年均增長率都在20%以上,2015年,我省醫藥工業總產值實現千億跨越。千金藥業、九芝堂、湖南科倫制藥、湖南爾康制藥、楚天科技等醫藥企業年總產值超過10億元,其中千金藥業年總產值超過25億元。三是升級加快。“十二五”以來,我省引導和鼓勵企業開展國際注冊和認證,努力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九典制藥、大自然藥業等一批企業生產的藥品獲得進入美國、英國等近10個國家市場,國際化發展步伐加快。
(二)困難與挑戰
我省發展健康產業雖有優勢,但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認識不足。有的地方政府及部門對健康產業發展大勢缺乏了解,對健康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和作用認識模糊。各地重視發展工業、IT與文化產業,工作思路清晰,政策支持力度大,對發展健康產業相對忽視,尚未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有的地方即使想發展健康產業,也缺乏大思路與具體措施。
2、發展水平不高。湖南健康產業基本是醫藥制造業,均分布在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內,點多面廣,結構單一,布局散亂,規模較少,缺乏特色,自主品牌、優質產品和大品種較少,市場競爭力弱。2015年,我省醫藥工業總產值居全國第11位、中部第4位;醫療器械產業居全國第10位、中部第5位;中藥產業居全國第12位、中部第5位。我省尚無一家全國百強醫藥企業,大部分醫藥企業年總產值為上千萬甚至幾百萬元。
3、創新能力不強。各地企業人才缺乏,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因成長環境、生活條件等因素制約,企業既存在引進、留住人才難,又存在人員培訓難。我省醫藥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僅占GDP的1%左右,導致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競爭力。政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創新主體的互動和協同、創新要素在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流動、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地位的確立等不完善。
4、政策支持不力。由于我省健康產業剛剛起步,各級政府支持其發展的政策相對滯后,在市場準入、人才引進、科技創新、土地供應、知識產權保護、財稅、投融資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撐,尚未建立起支持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法規制度體系、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和監管機制,健康產業發展乏力。
二、發展思路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加快發展健康產業,尤其要促進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等五大融合發展。要以國際化、高端化、集聚化為引領,創建一批管理規范、環境友好、特色突出、產業關聯度高的集聚區,推進健康湖南建設,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的新湖南添彩。
(二)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強化政府在政策制定、標準建設、發展規劃、行業監管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行簡政放權,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引導健康產業規范有序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健康產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新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健康產業領域,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增強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2、創新驅動,突出特色。以創新為引領,加強健康領域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加強高科技產業和健康產業融合,推動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促進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提高健康產業核心競爭力。做強高端醫療、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支撐產業,做優中醫藥、健康旅游文化、森林康養、健康頤養等特色產業,做精健康食品、體育健身、健康文化等普惠產業,著力打造健康智造國際品牌。
3、緊貼民生,綠色發展。適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釋放新需求,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不斷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提升群眾健康素質和水平。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堅定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運用綠色發展理念及技術手段發展健康產業,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發展體系,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4、開放合作,融合發展。緊跟國家“一帶一路”、 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等發展戰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引資與引智并舉,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健康產業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實施中醫藥走出去戰略。加強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中醫藥、養老、旅游、林業、文化和體育等行業部門資源整合,促進相關健康產業融合集聚發展,形成特色優勢品牌。
(三)發展目標
推動我省健康產業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優勢特色領域不斷拓寬,產業規模顯著擴大,研發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健康產業體系完整、結構優化,打造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基本建立以省級核心園區為龍頭、市州為樞紐、縣市為支撐的三級健康產業發展體系。各市州、有條件的縣(市)可結合實際規劃建設健康產業集聚區,構建多層次、規模適度、各具特色、產城融合、上下協同的健康產業發展模式。建設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健康產業集群、健康養老產業集群、中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健康醫療旅游示范基地和森林康養示范基地。重點實施“12211”工程,即建設10個省級及以上健康產業集群和20個市級產業集群,培育和發展20個醫藥、醫療器械和中醫藥龍頭企業,實施100個重大項目,引進100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到2020年,建設年總產值過100億元、過1000億元的健康產業集群,努力打造全省5000億元健康產業,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十三五”期間,健康產業年均增長率達15%。到2025年,力爭將健康產業打造成湖南萬億級產業和重要支柱產業。
三、重點發展領域
根據全球健康產業發展趨勢,結合我省實際,重點發展醫療服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中醫藥服務、健康養老養生、健康醫療旅游文化、健康管理與信息化、體育健身休閑、健康食品與保健品、森林康養、健康保險等十一大健康產業。
(一)醫療服務產業
1、健全醫療保健制度。建立完善三級醫院為龍頭、二級醫院為骨干、專科醫院為特色、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為基礎的多層次、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發展遠程醫療,滿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2、積極支持社會辦醫。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和實現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支持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精神康復、臨終關懷、婦產(兒童)醫院、護理院、移動醫療、高端臨床體檢、整形美容等醫療機構。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
3、引進國內外知名醫院。逐步擴大外資舉辦醫療機構范圍,簡化外資醫院落戶報批手續,采取政府引導、政策支持、社會融資等辦法,有序引進國內外知名專科醫院、先進技術和醫院管理經驗,推動我省高端醫療服務發展,滿足群眾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
4、開展智能醫療服務。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互聯網在線健康咨詢、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等便捷服務。加強區域醫療衛生資源整合,鼓勵醫療服務機構建立醫療保健服務信息平臺,積極開展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引導醫療機構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裝備,面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開展遠程病理診斷、影像診斷、專家會診、監護指導和手術指導等遠程醫療服務。
5、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由衛生計生等相關部門制定有關政策,規范第三方服務機構的資質認證、考評及運行管理。引導社會資本發展專業醫學檢驗中心、衛生檢測中心、影像中心、病理中心、制劑中心、消毒中心、醫療信息化外包、健康服務云平臺等第三方服務。
6、建設慢病康復愈養基地。依托名勝旅游資源、醫療技術、湖湘文化、特色農產品、特色中醫藥、便捷的交通等資源,發展慢病康復療養服務,建設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基地,打造國際慢病康復療養品牌。
(二)生物醫藥產業
1、發展生物制藥。推動大規模細胞及純化、抗體偶聯、無血清無蛋白培育基培養等生物技術研發和工程化,提升長效、緩控釋、靶向等新型制劑技術水平,大力發展多功能干細胞(胚胎干細胞、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出臺湖南省細胞產品生產標準和質量管理規范,建立區域性細胞產品制備中心和檢驗中心,培育和發展干細胞存儲、抗體和診斷試劑研發生產、干細胞基礎應用研究以及干細胞臨床移植和治療,優先發展治療性基因工程藥品、單克隆抗體等藥物。建設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大力發展基因檢測服務,成為生物技術新增長極。開發和培育對預防、診斷和治療惡性腫瘤、神經類疾病等重大疾病有顯著療效的藥品和新型疫苗。開發新機制和新靶點等抗體藥物,針對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自主研發創新性強、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治療性抗體,抗體交聯藥物(ADC),重組蛋白藥物和免疫細胞治療制劑,并研發這些抗體藥物配套基因表型檢測試劑盒,發展個性化治療和精準治療藥物。鼓勵生物醫藥企業開發利用本地豐富的生物醫藥資源和省級林產化工重點實驗室、植物提取中試平臺等科研平臺,研發民族醫藥產品,建設特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2、推進化學藥研發。按照國際藥品標準,研制化學藥及其高端制劑,研發抗惡性腫瘤、有效治療心腦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新藥。開發多靶點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靶向抗腫瘤和治療耐藥性原感染藥物等產品。加快專利到期藥物仿制上市,針對防治重大疾病或突發疫情等用藥需求,仿創結合,系統集成,研制臨床亟需重要品種,并切實解決產業化問題,重點仿制市場潛力大、臨床急需的國外專利到期藥品,滿足臨床用藥的需求。
3、扶持研發中成藥。大力發展中藥新品種制劑、天然藥物等新品種。開發抗腫瘤、抗抑郁癥和治療糖尿病腎病等中藥,實施名優中成藥大品種二次開發與培育工程,優先開發有中醫藥治療優勢中成藥品種。研制開發適合中藥制藥技術配套設備,有效推進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
4、發展生物3D打印技術。開發生物3D打印技術在藥物篩選、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利用生物3D打印技術,結合大分子藥物、新型修飾型免疫細胞治療藥物、干細胞及iPS細胞,研制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治療產品。
(三)醫療器械產業
1、醫學影像設備。發展3T及以上超導磁共振系統(MRI)、開放式超導系統、128排X射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機)、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X射線計算機體層成像儀(PET-CT機)、正電子發射型斷層顯像/磁共振成像系統(一體化PET-MRI)、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設備(128及以上物理通道)、微型超聲診斷設備、數字減影血管成像系統(DSA)、X射線相襯成像、電阻抗成像設備、腦磁圖設備等新型影像設備。
2、臨床檢驗設備。發展高通量臨床檢驗設備、快速床旁檢驗、集成式及全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檢驗分析系統、分子診斷設備、微生物自動化檢測系統、高分辨顯微光學成像系統等設備(系統),推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高通量基因檢測儀、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等體外診斷設備和配套試劑產業化。
3、先進治療設備。發展大型重離子/質子腫瘤治療設備、高清電子內窺鏡、高分辨共聚焦內窺鏡、數字化微創及植介入手術系統、手術機器人、麻醉機工作站、自適應模式呼吸機、電外科器械、術中影像設備、腦起搏器與迷走神經刺激器等神經調控系列產品、數字一體化手術室、可降解血管支架、骨科及口腔材料植入物、可折疊人工晶體等產品。
4、健康監測、遠程醫療和康復設備。發展智能型康復輔具、計算機輔助康復治療設備、重大疾病與常見病和慢性病篩查設備、健康監測產品(包括可穿戴)、健康大數據與健康物聯網、遠程醫療及相關標準等產品。
5、新型醫用材料。發展具有組織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的高科技生物敷料和新型醫用衛生材料,重點推進高端現代傷口護理、手術室防護、隔離產品、心臟導管、生物冠脈支架、醫用涂層導管項目研發等重點產品。
(四)中醫藥服務產業
1、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工程,進一步提升公立中醫院核心競爭力,90%的縣(市)中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力爭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7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具備與其功能相適應的中醫藥醫療服務能力。推行中醫“治未病”服務模式,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社會藥房開設國醫館、中醫坐堂診所,開展中醫康體體驗和中醫健康干預服務,積極發揮中醫藥在常見病、慢性病防治與康復中的優勢作用。
2、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各地應整合區域內各類中醫醫療康復、保健養生等資源,促進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健康養老、中醫藥健康旅游休閑、相關健康服務產業等集聚融合發展。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養老與康復服務、中醫藥文化與健康旅游、民族醫藥等集聚發展示范區,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醫藥企業和特色品牌,成為我省健康產業的重要力量。
3、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加強中藥材、中藥生產、流通及使用追溯系統建設,提高中藥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發展現代中藥純化技術,研發適合中藥特點的粘膜給藥等制劑技術,推廣質量控制、自動化和在線檢測等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應用。在中醫藥優勢治療領域推動經典名方二次開發應用,研制一批治療確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確、作用機理清晰的中藥產品。加快發展中醫診療設備、中醫健身產品和中藥保健食品,重點研發中醫健康識別系統,推動智能中醫體檢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自動化、智能化中醫藥健康信息服務。
4、建設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建立道地中藥材標準體系,建設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規模化加工一體化基地。以建立良種繁育園、標準化生產園和綜合利用示范園為抓手,加強現代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推進湖南道地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培育“湘九味”中藥材品牌品種。加快推動中藥材優良品種篩選和無公害規范化種植,加強最適生態原理指導和服務,推廣生物農藥,堅持地道性,推進藥材良種的繁育和推廣工作。完善藥材生產標準體系,加大藥材產地環境、生產技術、產地初加工技術等標準化制訂工作,逐步建立種苗繁育、生產管理、采后處理全程標準化體系,大力推進高標準中藥材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地的生產綜合能力。加強中藥資源動態監測與保護,建設中藥材追溯系統,加強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管,打造精品中藥材。開展中藥資源出口貿易狀況監測與調查,保護重要中藥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5、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快中醫治未病技術體系與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保健機構,尤其是各市州城區和重點旅游城市,要積極發展藥浴、按摩保健、調理保健、慢病預防、針灸推拿等保健養生服務集聚區,建立特色保健連鎖企業和產業聯盟,提高保健服務競爭力。
6、開展中醫藥國際服務先行先試。積極開拓中醫藥國際市場,加快打造全產業鏈服務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的湖南品牌,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建立面向周邊國家的特色中醫藥產品出口基地,推動天然藥物、中成藥等產品出口。扶持優勢明顯、具有發展前景的中醫藥服務貿易重點項目,建設特色突出、綜合實力強、能夠發揮引領輻射作用的中醫藥服務貿易骨干企業(機構),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科技研發等服務貿易,鼓勵和扶持傳統老字號品牌及優質中醫藥機構到境外開辦中醫院和連鎖診所,培育國際知名中醫藥品牌和服務機構。
(五)健康養老服務產業
1、加強醫療與養老機構合作。建立健全醫療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開通養老與醫療機構預約就診綠色通道。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開發以老年公寓、涉老康復護理院、療養醫院、臨終關懷醫院等為主要內容的養老服務綜合體,提供集養老與醫療保健為一體的養老服務,實現醫養一體。推動100張及以上床位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助養型養老機構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條件具備的可申請設立護理院,或與周邊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作。依托我省納入國家醫養結合的示范市,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醫養結合示范基地。
2、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養老服務模式,加強社區養老場所規范化建設,規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互助點的運營管理。利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有設施,或整合利用社會閑置資源,改造轉型為醫養結合的老年健康護理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健康護理服務,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設立“家庭病床”,優先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責任醫生簽約服務。支持社會資本和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居家養老服務,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以提供長期醫療護理、康復促進、心理關懷等服務為主的老年健康護理服務體系。
3、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機構。大力支持社會資本新(改、擴)建以老年醫學、老年康復為主的醫療機構,為失能、半失能及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康復護理服務,在醫療機構開設臨終關懷床位。加快推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試點,推動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提高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復護理能力。
4、發展老年服務與制造業。開辟老人旅游娛樂業,提供旅游服務與陪同、棋牌、運動和曲藝等場所及服務;開發老年教育產業,興辦老年學校、老年職業培訓和老年職業介紹;開展咨詢服務,提供心理咨詢、婚姻介紹等服務。生產老年特色藥品、醫療器具、延緩衰老保健品和老年服裝,開發老年衛生保健品、日常用品、防滑器具和交通工具等產品。
(六)健康醫療旅游文化產業
1、開辟國際健康旅游線路。以國內高收入人群、在湘居住的外國人以及東南亞、東亞、歐洲等國外旅客為目標人群,鼓勵優勢醫療機構、旅游服務機構和旅游休閑基地合作,開辟健康醫療與文化旅游線路,整體包裝并對外營銷,制定健康醫療旅游行業標準與規范,打造獨具湖南特色、具有國際水準的健康醫療旅游文化觀光度假目的地。
2、培育發展多種健康旅游。依托鄉村旅游產業集聚區、省級運動休閑和老年養生示范基地,加快旅游業與農、林、牧、漁、中醫藥、體育、養老、養生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優勢互補,形成集聚效應。
3、打造健康醫療旅游文化品牌。以中青年為主要目標人群,開發適宜中短期流動客戶旅游養生居住的鄉村精品民宿及酒店式公寓,發展居住養生。依托中西醫、營養學、心理學等知識,發展藥物康復、藥物治療服務。適應不同群體多樣性需求,積極開發游樂、美食、生理美容、森林浴、霧浴、生態陽光、音樂等特色養生產品。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加強健康文化傳播與交流,支持創作健康文化精品、舉辦學術性和文化性相結合的健康促進論壇等活動。
4、發展溫泉健康旅游養生。加強溫泉資源開發利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高品質溫泉康體度假療養中心,建設特色溫泉養生小鎮,打造一批溫泉旅游養生目的地。
(七)健康管理與信息產業
1、發展全過程健康服務。在大型醫院體檢中心、獨立體檢機構、健康管理公司及大型藥品零銷連鎖企業中,拓展集健康篩查、評估、干預和健康檔案建立等于一體的綜合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和評估,以及健康咨詢與指導、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健康管理服務。以市場為導向,規范行業服務標準和管理認證體系,培育和引進一批健康咨詢、健康體檢機構及個性化服務、會員制經營的健康管理企業。
2、建設健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湖南衛生與健康大數據中心,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密切配合、統一歸口的健康醫療共享機制,實現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應用信息系統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快建設省、市、縣三級健康信息平臺,健全人口、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例三大基礎數據庫。實施全省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發展健康物聯網、健康云計算、智慧醫療、智慧健康管理等前沿健康科技產業。搭建全球通現代健康數據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對接國內外健康大數據,加強本地與遠程相結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居民就醫診療和健康服務信息共享,引導健康管理服務向集約管理、分散經營、貼身服務和產業聯合的方向發展,努力實現“全球看病、全球遠程醫療、全球尋藥和全球保健”的目標。
3、創新健康信息服務業態。以醫院和區域云平臺為依托,探索發展網絡醫院,開展導醫、預約、咨詢、指導、隨訪和監測等在線健康管理服務,積極發展網上預約掛號、在線咨詢、交流互動、網上支付和遠程培訓等健康信息服務。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養老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加快醫療健康大數據開發,充分利用穿戴植入式智能設備、移動終端和固定終端等設備,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和健康養老信息服務。引導大中型醫療機構面向中小城市和農村開展基層檢查和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
4、構建健康信息服務產業鏈。創新省“智慧醫療”操作系統軟件技術,打造以智慧醫療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為核心,健康傳感器和數字化健康產品研發設計、軟件開發、信息系統集成、信息技術咨詢、數據處理存儲和數字內容服務為關鍵環節的健康信息產業鏈。以智慧醫療產業基地為重點,打造健康信息產業集群。省直部門與市州聯合組織實施智慧醫療操作系統軟件開發攻關,突破一批瓶頸技術,搶占全國健康信息產業技術制高點。
(八)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1、創新健身休閑設施建設發展模式。推動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加快開放體育資源,創新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設施服務的體制機制,打造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的示范區、健身休閑產業帶。大力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鄉鎮全民體育工程、城市區域性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工程。充分發揮體育場館的作用,構建現代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體育健身、體育休閑、體育旅游、體育康復、體育用品、體育彩票等體育產業,實現體育公共設施與體育健身產業最佳結合。
2、發展水上山地戶外運動。依托洞庭湖、資興東江湖、湘資沅澧四大水系綠色長廊等水資源富集地域,建設具有健身旅游、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不同區段主題的健身休閑帶。根據不同水域特點發展漂流、垂釣、皮劃艇運動,以及民族民間文化特色鮮明的龍舟、獨竹漂等水上運動。引進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入湘開發山地健身基地、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車、山地摩托車、野外探險、露營、攀巖等戶外運動健身產業。
3、開發體育健身保健器材。重點研發制造室內外體育健身器材及體能訓練器材,打造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室內外體育健身器材生產基地。重點開發休閑體育用品、網絡健身系列產品、運動鞋帽、登山用具、帳篷和各種包袋等戶外運動配套產品。適應老年人健身需求,開發生產老年健身用品。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中醫學結合,開發具有低噪音、功能化特征、適合不同消費者需求的電動按摩以及完全智能化按摩機器人等產品。
4、加強體醫融合與非醫療健康干預。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強全民健身科技創新平臺和科學健身服務站點建設。開展國民體質測試,完善體質健康監測體系,開發應用國民體質健康監測大數據,開展運動風險評估。
(九)健康食品與保健品產業
1、發展保健滋補產品。在各地現代高效示范園區、茶園、蔬菜與水果種植基地發展綠色有機保健養生產品,加快形成一批整合休閑娛樂、旅游觀光、農業觀光和農產品種植養殖等綠色有機健康養生滋補農產品基地,推動普通農家樂向連鎖化、規模化、中高端化、產銷一體化發展,形成特色品牌效應。
2、開發藥膳保健產品。在各市州城區、重點旅游城市和全省中藥材規模化種植基地、民族醫藥產業園,大力發展藥膳保健產品。推動湖南道地大宗中藥材進入新資源食品目錄,開發以茯苓、金銀花、杜仲、靈芝、茶葉等為主要原料的藥食同源保健品。
3、促進健康食品產業集聚。立足區域資源優勢,實施“大公司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組建大型食品企業集團,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集聚,加快形成特色健康食品產業集聚區。加強食品科技研發,充分發揮技術研發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圍繞優勢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加快新產品的研發,精心打造具有湖湘特色食品的“湘”字品牌。
(十)森林康養產業
1、促進森林休閑與醫療融合。加強優質森林資源與現代醫學及傳統醫學有機結合,開展森林康復、療養、養生、休閑等一系列有益于心身健康的活動。加快培育和建設康養林區,有針對性地營造、補植景觀類和芳香(花卉)類植物,全面提升康養林療養功能。開展森林康養科學研究,制定森林康養技術標準,培育和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和龍頭企業。加強森林康養信息平臺建設和文化傳播,加強森林康養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加強康養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到2025年,培育500萬畝高標準康養林、研發50個森林康養產品、推廣20種適宜(適用)技術,培訓1500名森林講解員、森林康養師、理療師,森林康養服務數達5000萬人次。
2、建設森林康養示范基地。依托我省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創建一批豐富多樣的森林康養示范基地,努力打造國際知名的森林康養目的地和森林康養產業大省。建設融合現代林業、農業、中醫藥產業、醫療保健業、體育產業、養生養老和生態旅游休閑業等核心要素為一體的森林康養產業基地與森林康養產業集群。重點加強對大中型城市周邊及脫貧攻堅重點地區森林康養基地的布局與建設。抓好森林康養基地功能要素配置,加強康養基地基礎設施的規范化建設與運營分類指導管理。到2025年,基本建立集旅游、醫療、養生、康復、保健、教育、文化、體育于一體的森林康養產業體系,全省建設100個森林康養基地,著力建設16個國際森林康養示范基地,建設10個森林康養產業示范縣和100個示范鄉(鎮)。
3、建設標準化森林康養步道。各地要根據森林面積、森林郁閉度、空氣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條件,加強森林康養林道、康養林帶、康養林網、康養林區建設。結合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文化遺產地、風景名勝區、鄉村旅游區以及其他林區中的生態旅游步道、自然保護巡山道、護林防火道及登山健身步道建設,按森林康養、森林體驗、森林教育、森林游憩、森林休閑等核心功能,主線、支線、環線和連接線四類結構,線形、環形、網狀三類形狀,統籌規劃建設標準化森林康養步道綜合體系。
(十一)健康保險產業
1、鼓勵醫療保險服務。鼓勵以政府購買方式,委托商業保險機構開展醫療保險經辦承辦服務,鼓勵設立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范化產品和服務。
2、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個人多方籌資的老年護理保險制度,促進老年健康護理服務發展。建立老人住房抵押等養老保險新產品,方便群眾結算,合理控制保險基金結余率。鼓勵發展人壽保險,提供人身、健康和特定等保險。
3、鼓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多種形式醫療執業保險,鼓勵企業和個人參加多種形式的商業補充保險,促進商業醫療保險健康發展。
四、總體規劃布局
按照我省城鄉發展規劃和產業空間布局要求,依托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建設健康產業集群精品工程,形成錯位集聚發展態勢,打造特色品牌。構建 “一核一圈三片”健康產業集群,規劃建設省級健康產業核心園區、長株潭城市群健康產業圈、湘西湘南湘北三大片區健康產業集群,重點建設湖南健康產業園區、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實施“一高地二頂尖三特色”戰略,即建造國際一流人才集聚高地,打造全球頂尖干細胞和頂尖醫療器械產業,創建中醫藥、健康旅游文化和健康頤養三大國際品牌,成為促進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長株潭三市
抓住國家實施長株潭兩型社會示范區、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等發展戰略的大好機遇,憑借我省西醫、中醫藥等優質資源,發揮京廣、滬昆、規劃建設的長渝夏高鐵與高速公路在省會交匯的交通區位優勢,依托湘江貫穿長株潭城市群的有利條件,發揮承接一線城市產業轉移和輻射周邊地區的雙重作用,重點推動健康產業高端要素集聚和全產業鏈建設,形成一核心園區和產業圈。
建設產業核心園區。啟動建設湖南健康產業園區,并作為省級核心園區,以面向市場、放眼國際、定位高端、引領未來為總攬,集聚中西醫、教學科研、養老養生、旅游休閑、文化娛樂于一體,建設醫療服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學創新、中醫藥和服務配套等6大園。積極創建國家健康產業集群、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國家健康產業自主創新、國家老年健康養護等示范區(基地),努力打造“科技領先、產業領先”的健康智造國際品牌。
構建健康產業圈。以湖南健康產業園區為核心,依托長株潭三市現有的發展基礎,以湘江新區國際醫療健康城、瀏陽經開區國家生物醫藥園、湖南未名青羊湖國際森林康養中心、株洲醫學健康城、寧鄉健康養老與溫泉康養旅游、長沙月亮島水上運動休閑等為基地,形成長株潭健康產業圈,科學分工布局,重點發展高端醫療服務+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醫學科研+健康養老養生+健康旅游休閑+體育健身+森林康養等健康產業,打造全產業鏈,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培育康養旅游示范基地。依托寧鄉灰湯溫泉“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優勢,發展“溫泉+N”健康旅游,逐步開展運動、森林、飲食、中醫、水療和鄉村等6大康養旅游新業態,積極推進中醫與溫泉結合,發展“冬病夏治”為重點的健康旅游產業。
(二)湘西片區
本片區包括懷化、邵陽、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婁底等5個市州,依托豐富的中藥材、民族醫藥、綠色食品、旅游、民族文化、民族古鎮等優勢資源,借助滬昆高鐵與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條件,充分發揮張家界、崀山、鳳凰古城等馳名中外旅游景觀的吸引力,以建設湖南西部中藥谷、建強邵陽廉橋國家中藥材交易市場為引領,全面對接國家扶貧和西部開發戰略,主動融入大西南與成渝城市群發展大局,科學謀劃發展高鐵與高速公路沿線城市健康產業集群,重點規劃建設“中高端醫療+中藥(民族藥、天然藥)+健康養老養生+旅游休閑+森林康養+體育健身+民族文化+綠色食品生產加工+民族古鎮”等健康產業集群。
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整合區域內中醫、健康食品生產加工和旅游等資源,引入社會力量,打造以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為核心,融中醫醫療、中醫藥健康養老養生、中藥材產業基地、優質茶葉與水果基地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特色產業。
健康養老養生產業示范基地。以發展中高端醫療、森林康養、養老養生、老年產品為重點,融合生態休閑、旅游度假、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特色食品與保健品等多種元素于一體,扶持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突出特色發展,形成產業鏈條,發展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健康養老養生產業。
健身休閑養生示范基地。以強身健體為目標,營造維護身心健康的良好環境,集生態文化、休閑體驗、避暑度假、景區森林浴、登山覽勝、天然氧吧、竹林療養、特色食品與保健品等于一體,發展以回歸自然、感受傳統、放松身心等為調養手段的健身休閑養生特色產業。
健康旅游休閑度假示范基地。突出旅游休閑主題,以中醫民族醫健康養生為特色,發展融避暑度假、休閑體驗、生態文化、飲食調養、補偏救弊和保健養生等新業態,促進綠色有機健康食品、藥膳健康養生產品和中醫民族醫保健產品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健康旅游休閑度假特色產業。
國家中藥材交易示范基地。建設國家高標準中藥材交易流通平臺,以裝備和管理現代化為核心,優化醫藥物流資源配置,加快藥品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加強中醫藥生產加工企業的整合,促進集聚融合發展,建設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推動中藥材種植、醫藥生產和流通的快速發展。
中醫藥產業示范基地。發揮湘西地區中醫藥、民族醫療保健、綠色有機農產品等資源優勢,發展大宗道地藥材種植、中醫藥生產研發、醫療服務和精品水果,以及森林生態度假型、農業休閑觀光型、民族村落體驗型等養生養老業態。重點建設集科研、中藥材種植、醫藥制造、健康食品、保健品與產品流通為一體的國內重要民族醫藥產業集群。
(三)湘北片區
本片區包括岳陽、常德、益陽等3個市,依托長江和“八百里洞庭”水鄉風光帶、“漁米之鄉”、中藥材、旅游等優勢資源,借助京廣高鐵與高速公路及通江達海等便利的交通條件,全面對接長三角,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規劃布局“中高端醫療+生物醫藥+綠色食品與保健品+健康旅游文化+健康養老養生+森林康養+體育健身”等健康產業集群,重點建設常德花山生命科學與健康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
健康休閑生態旅游示范基地。以環洞庭湖水鄉風光帶為依托,借助桃花源、石門壺瓶山、桃江竹海、平江幕阜國家森林公園等一批自然景觀,建設分別以常德、益陽、岳陽為核心的東南西洞庭湖區健康休閑生態旅游觀光產業集群,促進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娛樂、野營避暑、科普和森林氧吧等服務產業集聚融合發展。
健康養老養生示范基地。以老年旅游休閑為重點人群,集健康養老、康復養生、休閑度假、文化娛樂、休閑體驗、中醫民族醫健康養生等于一體,促進養老養生產業集聚。
健康食品生產加工示范基地。重點發展區域內種植養殖產業,加快水上養殖、水上采摘、珍珠養殖觀光、優質稻米觀光園、蘆葦田園、茶園等產業發展,促進旅游觀光、農業觀光、度假休閑、健康養生、文化娛樂、購物、農家樂集聚融合發展。
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示范基地。突出中醫“治未病”和保健理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培育和發展保健連鎖企業和產業聯盟,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積極開發藥膳保健產品,促進藥浴、按摩保健、調理保健、慢病預防、針灸推拿等健康養生服務集聚融合。
生命健康產業示范基地。積極探索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發展之路,以高端醫療、康復療養、基因檢測、健身休閑、養生保健、健康產品和健康管理為發展重點,建設生命健康產業研發、銷售、服務總部基地,促進生命健康研發制造、現代生命健康服務和公共技術平臺等聚集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命健康產業品牌。
(四)湘南片區
本片區包括郴州、衡陽、永州等3個市,依托豐富的旅游、農產品、中藥材、溫泉等優質資源,借助京廣高鐵及高速公路等便利交通條件,全面對接珠三角開放發展,主動承接產業轉移,規劃布局“中高端醫療+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健康養老養生+旅游休閑度假+森林康養+溫泉養生”等健康產業集群。
生物醫藥產業示范基地。主動承接廣州、深圳、香港等境內外健康產業轉移,重點發展生物制品、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產業,開發細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聯合疫苗研發和產品,發展專利到期仿制藥。
康體養生示范基地。依托南岳衡山、永州九嶷山和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資興東江湖、耒陽蔡倫竹海山地與湖泊水體等資源,圍繞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以山體戶外運動和水上戶外運動為主的動靜有常、和諧適度運動的健康養生新業態。
溫泉養生養老示范基地。依托郴州市蘇仙、北湖、汝城、宜章等地溫泉資源,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溫泉康體度假療養中心,推動溫泉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發展中高檔溫泉療養、溫泉保健等為主要調養手段的健康養生養老新業態,打造全國一流的溫泉保健療養基地。
中藥材生產加工示范基地。以當地中藥大品種優質藥材、道地藥材、瀕危藥材人工繁殖為重點,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建設中藥材種植加工與營銷產業鏈,推動中藥材種植規范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并與相關產業集聚發展。
五、保障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整體聯動推進。建立健全主管部門負責制,形成推動健康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加大推進力度,對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定期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并解決健康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省直相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涉及本部門推進健康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各地要把發展健康產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快編制本地區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并抓好落實。
(二)加強政策支持,深化體制改革。全面梳理健康產業領域的相關政策,堅決取消不合理規定。認真落實國家和省級相關部門出臺的各項優惠措施,著力從市場準入、財政支持、土地供給、稅收優惠、人才引進、技術創新、投融資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健康產業發展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的管理方式,研究制訂政府購買健康服務公共產品指導目錄。完善醫保支付機制,充分發揮醫保基金發展健康產業的導向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切實簡政放權,著力改善政府審批服務,簡化項目審批環節,建立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鼓勵社會資本發展緊缺型專科醫院、參與公立醫院改制,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醫療機構。深化醫藥價格改革,落實醫師多點執業等改革配套措施,進一步釋放健康產業發展活力。
(三)加強考核檢查,規范行業管理。加快建立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將健康產業發展目標的指標納入各地、有關部門考核體系,提高考核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適時開展規劃實施評估,調整修改相關政策。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健康產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開展數據統計和監測,及時掌握行業發展動態。建立健康產業發展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建立健全行業發展和自律機制,充分發揮健康產業協會、學會、聯盟等行業組織的協調、服務和監管作用。建立完善健康產業標準體系,鼓勵行業組織開展健康產業及各細分行業的標準制(修)訂工作,支持參與國際和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制訂健康產業行業規范,探索建立不良誠信企業(機構)黑名單制度和不良信用者強制退出機制。
(四)加強示范創建,爭取國家支持。組織開展國家和省級健康產業集群、健康養老產業集群、中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健身休閑示范區(基地)和森林康養示范區(基地)等創建活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努力打造全國示范集群(基地)和優勢品牌。省直相關部門要主動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民政部、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食藥總局、國家旅游局、國家林業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有關部(委、局)匯報,爭取將我省健康產業集群及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重大項目規劃,將國家健康產業集群、健康養老產業集群、中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健康醫療旅游、健身休閑和森林康養等試點、示范區、實驗區、基地、重點實驗室和技術研發平臺落戶我省。
(五)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廣泛開展健康知識宣傳。積極搭建宣傳平臺,打造宣傳陣地,鼓勵開辦專門的健康節目或欄目,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消費觀念。鼓勵舉辦年度健康產業發展論壇,打造行業活動品牌,促進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嚴格規范藥品、保健食品用品、醫療器械等健康產品的廣告和宣傳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不實報道,營造良好的健康消費環境。